【嘉義縣旅遊景點】嘉義中埔-吳鳳廟一日遊懶人包攻略
2月底至塔塔加爬山,回程時有特意來吳鳳廟走走。環境挺不錯 偌大的停車地方。就是沒有遊客。不過看看它原本設施應該早期很熱鬧。只是現在為何如此這般不得而知。 這裡雖說沒有遊客,但是還是有人整理。各位有到阿里山遊玩。回程可以來此走走看看。
舊稱「阿里山忠王祠」、「成仁廟」位於阿里山公路上,建於清嘉慶25年(1820),歷經多次翻修重建荒廢至如今面貌,1913年日治時期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主持落成典禮,後因經費不足又逐建荒廢,1925年嘉義縣郡守木藤吉及繼任佐藤房吉募集資金重建,1931年完工當時總督太田政弘也親自參加落成,1951年又翻修,1953年獲蔣中正總統賜扁「舍身取義」,(後續李登輝 陳水扁總統兩位總統也都有賜扁,李賜成仁取義,陳賜深仁厚義)1985年列為三級古蹟,但1989年有關吳鳳的銅像 故居 陳列室 廟宇等相繼被不明人士破壞,陸續又逢幾次地震損壞跟遭竊,又一些原住民抗議,導至官方減少維護,旅客也縮減,香火衰落,但廟方表示文物及建築雕刻還是有可看性,當年的吳鳳廟曾獲台灣總督府、中華民國政府重視並舉辦祭典,後來因吳鳳爭議的事蹟而逐漸沒落,亦曾遭到破壞。現今雖人煙罕至但還是有廟公志工在打理環境管理供奉。 #關於吳鳳傳說 吳鳳 福建平和縣人 生於清康熙38年正月18日生(1699),祖父吳連 父吳珠,於明末清初時常從褔建來台灣貿易,之後吳鳳便隨父母來台灣諸羅縣居住(今嘉義縣市成仁街) 吳鳳常隨他父親到山上替阿里山的山胞治病,也順便做些山產交易,久了也學會山地語言,當時山胞與漢人因語言風俗習慣不同常有糾紛,吳鳳為使番漢和平相處常力勸排解,無形中成為山胞跟漢人溝通間的橋樑。後來要改選通事的時候,眾人極推吳鳳擔任,連山胞聞言都大感高興,還設宴款待吳鳳及其父,全社大歡共舞,此時的吳鳳才24歲。 山胞有個陋俗便是新穀收成時便要出草殺人,以頭祭祖先,之前通事與山胞約定每年交於漢人男女兩人交於殺祭,但山胞不守此約常又外出殺人,官府又不敢追究,吳鳳任通事後,至誠愛撫山胞決心革除此種惡習,經他多方勸導山胞因尊重吳鳳,山胞咸願聽從已有48年不再殺人頭祭祖先,以朱一貴之亂山胞所殺舊人頭顱代祭。 雖不再出草殺人四十餘年,但鄰社仍盛行此種習慣時欲恢復,清乾隆34年發生傳染病,年輕山胞恫嚇囔著非出草殺人祭祖不可,吳鳳以身為公務員,負撫番職責,如再任其殺人愧對國家,乃決心自己犧牲,許約山胞在某天正午給予一人,一個穿紅衣戴紅巾的人可殺之用他的頭去祭神,此人即為吳鳳本人化裝殉職,時年71歲。因吳鳳的犠牲 山胞各社們也決定從此不再出草殺人,革此惡習。 嘉義縣市的吳鳳南路 吳鳳北路 吳鳳技術學院亦是取自紀念吳鳳。相關的傳說 野史史實記載可能不盡相同也可能有些不如人意,但希望能夠保留歷史 勿再有人破壞文物🙏 吳鳳廟跟吳鳳公園不同處 距離約一兩公里 廟宇還有廟公些許志工管理供奉打理環境 公園也是吳鳳的成仁處 現今已無人打理管理 荒廢有好一陣子 枉費腹地頗大著實可惜
吳鳳廟,舊稱阿里山忠王祠、成仁廟,是位於臺灣嘉義縣縣中埔鄉社口村、主祀吳鳳的廟宇,曾獲臺灣總督府、中華民國政府重視並舉辦祭典,後來因吳鳳事蹟的爭議而沒落,亦曾遭到破壞。 清治時期 編輯 臺灣民間傳說中,吳鳳捨生取義故事、促進族群和諧的傳說與天水夫人並列[1]。 位於今社口村的吳鳳廟相傳創建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3]。為通事楊秘受當地人民請求所建[4][5]。廟宇維持經費部分來自阿里山蕃租[4]。道光年間地震嚴重毀損[2]。 日治時期 編輯 該時期,蕃租補助斷絕,一直到1913年都由附近的信徒捐助勉強維持。1906年梅山地震,整座吳鳳廟也完全倒塌,神位與神像只好暫時搬回管理人家中安置。[4] 明治年間,嘉義縣廳長津田毅一(日語:津田毅一)將吳鳳的傳記刊行給社會大眾,又支助管理人羅才、黃永美、張好、陳為政等人。接著,總管原住民事務的民政部蕃務本署蕃務總長大津麟平提議改建吳鳳廟。1911年10月改建的申請得到嘉義縣廳許可,又在嘉義縣地區募集日幣四千圓,立刻於同年11月5日開工,隔年5月8日竣工。1913年3月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蒞臨主持落成典禮,並且贈送總督題字的「殺身成仁」匾額。1914年之後,中埔支廳以下各保正每年初捐獻日幣二圓,合聘莊冠世為廟公。至於例祭日之費用及演戲酬神費用,由參拜者自由捐獻。後因經費不足,廟宇也日漸荒廢,有時廟公都沒來上班,廟宇空蕩 1925年,嘉義縣郡守荒木藤吉欲再次改建,計畫募集日幣八萬圓,但未成已被調離他處,繼任的佐藤房吉接續募集資金,1931年完工。廟頭增加「阿里山忠王廟」匾額、廟內有手持長劍、腰跨白馬的吳鳳雕像;還有寫著「皇清阿里山通事安撫有功吳諱鳳公神位」的靈牌等。落成儀式在同年12月23日舉行,總督太田政弘親自參列,並奉上「流芳後世」匾額。當時有「吳鳳祠」、「成仁廟」及「吳鳳公廟」等稱呼。1937年3月23日,南瀛佛教會的曾景來前往該廟參拜,聽聞廟守杉景記氏說計畫募集日幣二十萬圓重新改建成神社。[4] 於1941年中埔地震中受損[6]。 戰後時期 編輯 1951年7月,嘉義縣縣議員來此參觀,見此廟極需整修,遂成立管理委員會,由嘉義縣縣縣長林金生任會長,黃文陶、張李德和為顧問,縣內各鄉鎮長為委員,展開整修[6]。次年6月14日,縣府展開修建事宜檢討會,決定以新台幣兩萬元購買一甲九分餘的吳鳳廟所在地[7]。 1953年冬完工,獲蔣中正總統親題「捨身取義」橫匾。建築正殿中央奉祀吳鳳公神位,左側殿則為史蹟陳列室,後花園種有椰子樹、花卉。[3] 1966年,立法院、監察院兩院委員黃玉明、丁俊生等九十四人,建議政府擴修吳鳳廟與五百完人祠;省議會也通過提案,請省府擴修吳鳳廟及五百完人祠[8]。1978年4月,立法委員蕭天讚認為該廟正殿及東、西兩廂,均甚狹小,促請政府整建吳鳳廟[9]。1985年吳鳳廟列為三級古蹟[2]。#維基百科 詳細古蹟資料 請維基百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