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旅遊景點】里港福德祠一日遊懶人包攻略
始建於雍正初年,距今已有將近300多年的悠久歷史,相傳是阿里港聚落中最早的一座廟宇,為藍鼎元之子藍雲錦授命偕同族親來台開墾定居,為了祈求在台生活平安、開墾順利、信仰需要,在里港鄉中山路與永春路十字路口旁建有土地公廟。 昭和十一年(1936)因道路拓寬改遷移,神像暫奉雙慈宮。相傳里港土地公受過道光皇帝親賜官帽官服,和一般村落土地公廟宇地位不同。 民國三十六年(1947),阿里港仕紳鄭善大、莊大樹、鄭石勇、陳火炭、溫玉春、蔡春趁、吳萬生、吳水來、王助等發起建廟,廟地為溫黃旨、蔡春趁、吳萬生所捐,第一任會長為鄭善大,現任管理人是陳金樑。民國九十年(2003)二月二十六日進行擴建,民國九十四年又再度重修而成今日景貌。 引自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阿里港最大土地公廟,大榕樹現在很好
一般來說,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職位相當於現下的村里長,並不具官職,所以大部份的造型都是頭戴著類似「員外」的布帽,惟有經皇帝冊封(如車城福安宮)或地方子弟有考取功名,土地公才能改戴官帽,象徵地方子弟有所成就,是受到土地公的庇蔭。 而裡港福德宮的土地公,可以說是上述的兩項都有,所以才戴展腳襆頭的「官帽」。 據福德祠的沿革所記載,其源起溯於清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但當時應該只是間不起眼的小廟,一直到了清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美濃竹頭角出了一名進士黃驤雲,才將福德祠改建為一座三間起造的廟宇,土地公並改戴官帽,正殿前還豎有一座八角旗竿台,土地公外巡可乘八抬大轎,而文官武官到此,需下轎下馬參拜。 其緣故就在於裡港福德宮的土地公,曾幫助過進士黃驤雲。 黃驤雲,本名定傑,小名今團,榜名龍光,字雨生,美濃人,少時肄業福州鰲峰書院,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高中舉人,之後又繼續在府城求學。 有一日,他從府城返鄉途中,行經裡港時,忽遇滂沱大雨,黃驤雲急忙躲入福德祠中避雨。無奈,當時福德祠非常簡陋,廟外下著大雨,廟內也到處滴落著小雨,於是黃驤雲趕忙躲進神案桌下,口裡並唸唸有詞地祈求土地公保祐,希望別讓雨水淋濕了他的書籍。 因為那時的書冊若是被雨淋濕,不僅書內的字墨暈開會變得模糊難辨,紙張更會沾粘在一起,若是這樣的話,書毀了,黃驤雲也就沒書可唸了。 所以,黃驤雲寧願自個兒淋濕,也不願書冊淋到任何一滴雨,而土地公也似乎聽到了他的祈求。 等雨停了,黃驤雲雖早已淋得渾身濕透,但奇蹟的是,他的書冊卻絲毫無損,連一滴雨都沒淋到,黃驤雲因此相當感謝土地公,在焚香祝禱後,承諾若金榜題名,定為土地公蓋廟建祠。 就這樣,黃驤雲返鄉後,繼續發奮苦讀,終於在日後赴京考取了進士功名,當時他進宮面聖,道光帝當場殿試,黃驤雲不僅對答如流,且出口成章,道光帝才知道這位來自台灣的黃驤雲,是個飽學之士。 但黃驤雲卻不居功,他把所有功勞都歸於土地公,而道光帝聽了也感到相當好奇,於是黃驤雲這才特別向道光帝奏明了這段往事。道光帝聽得津津樂道,龍心大悅,因此特別欽賜官帽一頂和官服、官旗各一,由黃驤雲帶返回鄉,敕封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