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旅遊景點】2024年明志書院評論和相片,明志書院一日遊懶人包旅遊攻略、導覽
景點類型:歷史建築、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189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一 | 09:00–17:00 |
星期二 | 09:00–17:00 |
星期三 | 09:00–17:00 |
星期四 | 09:00–17:00 |
星期五 | 09:00–17:00 |
星期六 | 09:00–17:00 |
星期日 | 09:00–17:00 |
懶人點評:
"圈下來,藝文兼具自然的小旅行。山頂公園可遠眺台北盆地,步道整段輕鬆好走。"
"不是那種超大型觀光景點 隱藏在巷弄內的 老建築 有一些導覽需要自己 看"
"是個保存良好的市定古蹟,裡頭除了有書院完整的歷史及故事,還有熱心的講解人員服務。"
北台首學
讚!祖先走過的痕跡。乾淨有文化。
古蹟了
古蹟 古色古香 感覺很好
全臺首學
就在路邊很好找,裡面充滿濃濃古早以前求學子弟的味道,展示書畫、墨寶、導覽書院的演變史…門口有“鎮宅”之貓,入門前請“進貢”一下🤣🤣愛貓的可以去看看,在泰山地區一個小景點,看盡泰山區人綢密集的發展歷史! …
在現代都市中難得保留下來的清光緒年間成立的書院
是北台灣的第一個書院,很有歷史意義。現在的模樣是壞掉後,重新整修的現貌。少了一點歷史的滄桑味… 裏面是侍奉朱子,跟當年興學的先生。有一些歷史的介紹,跟舊時的遺址的殘跡。
書院前的小花園整理的還算漂亮… 如果是要來泰山爬爬義學坑的自然步道,可以順道過來這裏逛逛。
簡僕,能勾起思古情懷的建築。
古蹟!!
泰山最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方,北台第一學府!
路邊小屋、沒啥!
興建於1764年,能保存實屬難得,新竹的明志書院已經變成停車場了~
北台第一書院!!
住宅區附近有古蹟還是不錯的
北台灣最早的教育機構,深深啟迪當地文風。
隱身在大路邊的重建古蹟。
雖然已非原貌,門面、內中佈置引人入勝,可想見歲月之滄海一瞬,發思古之幽情。
古蹟。小小的。可愛。
復原良好,有古時書卷氣,也有一種信仰的感覺。
塵世間一抹淨土的感覺。
就座落在車水馬龍的明志路上,僅存第一進正廳加兩側偏室,只留原明志書院外觀以像徵紀念之意,不過也要藉此期勉後人勤學精進,效仿古代聖賢之心。
古老的古蹟
沒去過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文化歷史。
地方小,太單調
可來逛逛。
沒人導覽
只是經過 外觀不錯
小書院,好好保存
認識書院文化
以前求學的地方,在明志路路旁,尖頂的屋脊,具有古老的特色。
環境不錯
路旁的景點,看起來像年代久遠的建築。
推薦給書籍愛好者。展覽也很整齊。請隨時與願意解釋的人交談
在綠色陣營中一片去中國化數典忘祖的聲勢中,我來到兒時居住的泰山五股一帶,書院在車水馬龍之中好似被淹沒了
是一個道館 XD
有歷史的地方,路過可進來回顧一下
梅花樹開花時很美
偶然經過這,很特別的古樸建築吸引我停下腳步駐足。
雖然此地區還保有鄉下風貌,畢竟是城市現代化的感覺,突然矗立一座古典味道房舍 難免引人好奇。
一查,是1761年的明志書院~濕竟濕竟!呵~
不知裡面可參觀嗎 下回進去看看。
By the way,看到對街有個紅豆餅小攤 目測幾秒~應該ok,買了覺得“過關”(拍攝明志書院的意外小驚喜);吃個小吃,看看“北臺首學”,思古追昔,不勝追念之情……。
早期建築物保存良好,可以瞭解民族文化,且門口有小型花圃。
大馬路邊的古蹟。
小小的 但是古蹟保存值得肯定
還不錯
路過按讚
簡單的小古蹟
北臺首學的歷史古蹟。
#文資
文學古蹟
泰山古蹟
優美
北台首學‧明志書院有「北台首學」美譽的明志書院,位於明志路二段276號,是北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史蹟之一,它比北臺灣第二所書院台北市「學海書院」整整早了80年,泰山區的明志路、明志國小、明志技術學院等都由此命名的。清乾隆28年(1763),福建汀州永定籍貢生胡焯猷鑒於北臺無學舍,而捐出瓦屋一進五間,廂房十二間的屋舍成立義學,並捐出八十甲水田做為學產,以租佃所得供應書院的各項開支。隔年夏,閩浙總督楊廷璋撰文以誌此事,並將義學命名為「明志書院」。另乾隆34年(1769)新莊墾首郭宗嘏亦響應義舉捐出一百六十一甲水田二十九甲園作為學產,使明志書院的規模更大名氣更盛。然當時北臺淡水廳衙門位於新竹,歷任淡水同知以「士途不便」之因,於乾隆46年(1781)將明志書院遷至新竹,原址更名為「新莊山腳義墊」,也由於這個義墊,泰山才有「義學」的地名。明志書院原來的規模相當大,約可容納百餘人,但因年久失修而於道光年間傾倒,現在的明志書院外觀,正是日治大正10年(1921)泰山士紳發起募捐重建,因經費因素,只建第一進正身外加兩側落廒間,廳內供奉「紫陽朱夫子神位」「貢生胡焯猷祿位」。明志書院也曾於(2003)民國92年6月因年久失修而傾塌,幸經地方人士及相關政府單位努力整修,以古蹟修復工法於民國94年(2005)恢復舊觀。◎明志書院‧敬文亭位於明志書院前,有座敬文亭,清同治13年(1874)修建此亭時留有石碑一方,記載年代及捐銀者名錄。敬文亭的原貌已難尋,現存樣式為日治大正時期重修,雖非真蹟但亦有其歷史意義。敬文亭為古人焚燒字紙的地方;科舉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和環境艱困百姓讀書識字不易的情況下,因此對學問懷有相當尊崇的態度,進而表現對文字的敬重,對於書有文字無用的紙張,必敬慎收集至敬文亭焚燒,有彰顯「過化存神」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