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國立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一日遊懶人包攻略
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化解不少生活紛擾,造訪經歷可謂大隱於市,在冬至華燈初上時,在此佇足,俄傾間,吹過凜冽寒風也不那麽刺骨了……當天下午只有10度
去年(2022)12月初訪。由於當天早上才到台大公館校區,走訪了博物館群的大多數,因此對各館之間的水平比較,尤是深刻。醫學人文博物館即是僅次於台大校史館,最令我感觸良多的館區。無論正面與反面,皆然。 博物館由舊時台大醫學院「醫學化教室」改制的和風洋樓建築。入館大廳置有歷任院長雕像,右側為特展室。常設展則順著左側迴廊,在逐個展間裡,呈現出台大醫學院史、台灣醫療史、人類學、基因研究成果、殖民時期日籍學者金關丈夫生平、以及疾病防治等主題。而在迴廊轉角處,則有今人創作的彩色水墨花卉掛畫幾幅。 由於自中學以降便不擅長理科,我對生物學、人類學一類不甚了解,這幾個展區對我而言,感到門檻較高。較有感觸者,莫過於在金關丈夫的展間,了解到其生平,對金關氏在作為人類學家之餘,從事民俗學研究、並發表研究論文和藝文創作的「博雅」精神,感到佩服。細想起來,這種學識兼含「廣博」與「專精」的特點,似乎是許多過渡在19、20世紀,歷經新舊時代交替的學人,常見的特質:一方面吸收來自西方的近現代科學專業知識,同時也保留了舊社會士人「心繫天下」的人文關懷。這種精神,在文理分科、知識趨向專業化、功利性質的今日社會,或許已經較為少見了吧! 又因自己作為歷史系研究生的背景,使我對前幾個關於院史、醫療史發展的展間,較為留心。也在此處產生一些感想與懷疑。主要體現在該館、抑或台大陳述該院歷史的用詞、背後反映的史觀,以及表述歷史的合理性上。 長久以來,台大醫學院的政治歷史鮮明,是台灣社會眾所周知的。因而在表述自身歷史上,展區內的文字也帶有鮮明的「本土化」甚至於「獨派」色彩,對台北市帝大時期,日本殖民者的醫療政策、措施,多有讚揚。也因此遭致一些批評。對此,我無意評價太多。比起糾結於歷史表述哪裡「偏頗失焦」,我更在意展館方何以如此詮釋歷史、以及表達歷史與當代怎樣的連結? 然而,即便除卻主觀立場,我仍有感該展區在早期醫療史的詮釋,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當下感到困惑,遂打開手機,與朋友在線上討論。而後一名朋友給出的答覆,是我認為做貼切的解釋。即「展覽插圖與文字的不相關」。以第一幅內容為例,文字提及割讓初期,日本在台設立醫療院所,「(來台的醫事人員)在三十而立的年紀就具有宏觀的理想,實在令人欽佩。」插圖則是以現代日系動漫畫風繪製的,身著立領制服、手持武士刀的青年,以及身穿水手服的少女。該名朋友指出,這幅圖片與文字明顯的脫節:如欲表現醫事人員的偉大,圖片應是描繪具體事蹟,例如替人看診的場景。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賴和、杜聰明、蔣渭水等人物肖像上,即畫風太過當代日系、追逐流行與花哨。換言之,一人物或群體的值得尊敬,應是在於具體作為、及其背後的動機和情操,而不是因為他/她的外型是二次元帥哥或jk美少女。畫風使重點失焦,流於表面,略感可惜。 除了這一部分令我不解,展館的其他部分,大致的印象仍是不錯的。近似前文提及的「過去與當代連結」,博物館目前也從事醫療知識普及的工作。在這條迴廊的末端、最後兩間展間,是關於台灣史上歷來疾病防治工作的陳述。初看內容並不多,除了左側那間四面牆上的文字簡介、以及少部分手冊、紙本等史料展是,右側那間將近沒有展品,僅一排排座椅擺放,看起來更像是作為簡易的講堂、討論室一類用途。經詢問館內志工,該房間確實用於醫療宣導。料想是作為相應講座舉辦的場所吧! 此外,在我造訪當時,特展區主題為「臺大兒科115年紀念展」。與迴廊最末端的展間相仿,同樣以解說牌與文物展是台大兒科成立至今的經歷、防治的疾病等等。只不過呈現的文物更為近現代,紙本方面除早年的文件,還包含《臺大醫訊》、《兒童健康手冊》等今時的雜誌、文宣,器材方面在早年的剪刀、鑷子、針筒之外,另有一台腦電波機引人矚目。新舊器物的並陳,更顯此一單位在時代脈絡下的演進,以及過去與現今不可分跟的連續關係。 記得此趟最後,在特展區與館內志工長輩相談許久,交流對於該館及展覽內容的看法。不得不說,以我目前走訪過的台大博物館群的展館,與館方人員的談話都是十分愉快的。不僅在對於展館內容、以及博物館群疑問的解答上,更多時候館方人員也願意與參訪者分享觀點,或主動詢問參訪者的心得感想,促進思考等等。在此肯定台大博物館群對人員的訓練,同時也向這趟接觸的相關人員,表達感謝。
【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市定古蹟》始建於1907年,沿著中山南路與仁愛路呈L型建築~ 雖經過幾次整修,材質、外牆顏色等與原建築不盡相同,但仍散發典雅及高度人文氣質;是婚紗外拍的熱門景點之,經常有新人在此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