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2024年臺北府城 北門(承恩門)評論和相片,臺北府城 北門(承恩門)一日遊懶人包旅遊攻略、導覽
景點類型:歷史地標、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630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五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六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日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一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三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 24 小時營業 |
服務指南:
無障礙程度
無障礙入口
不支持無障礙停車場
設施
適合兒童
懶人點評:
"古蹟景點,臨近台北郵局,還有鐵道博物館,北車,新光商圈,西門町,台北一日遊。"
"小朋友喜歡立體的台北古城地圖,很棒的戶外教育"
"台北的歷史地標,平時觀光客不少 規劃後視野變得乾淨,有質感
以前認為交通重要,現在認為觀光重要,城門終於浮出來了。
環境改造後,更有善於散步
很棒!了解台北的前世今生就要來這!
以原城廓為藍本的廣場公園,休閒散步拍照都很好,晚上的打燈方式也很讚,從遠處以投射方式很優雅的給予亮度,不破壞建築古蹟主體。讚。
歷史古蹟,現代新風貌
地標性的歷史古蹟
真的很美 第一次這麼靠近北門 讓人看了 心曠神怡 真的讚
原本繁雜的交通路線已經紓緩,現在的承恩門是一個寬闊的小公園,視野遼闊又古色古香、有一些綠意,是都市中的一個小小休憩空間。
古歷史建築真的很美很耐用 古人的精神職人的 敬業才能造就這麼完美的建築 閒暇時也可以帶小朋友來看一看祖先們如何建造的城門 可能再過一兩百年後 他仍然屹立不搖~😄😄😄 …
給這個市長一個讚,也給這個局長一個讚,城門不在被高架道路捆綁,還給城門應有歷史尊嚴及地位,她是一座活教材,讓人更能親近瞭解歷史,而不是一座孤獨遺棄高深莫測的城門。
成為開放式空間,市民也多個聊天約會相聚的場所。2018.2.19.
解開結界(忠孝橋引道)的北門,終於大方光明了。
傘店鳥現身北門,來了好多小智啊!
經過市府整理後 行車動線和人行分開 可以完整了解過歷史 也讓夕陽和北門能毫無阻礙的想像照應 值得一拍的景點
城市中的古蹟,旁邊有鐵路局及台北郵局,很適合午後走走
歷史悠久的歷史古蹟,代表著當年城裡城外的分界點,也一直都是台北市的重心所在。
建築物本身就像個漂亮的雕塑一樣獨立美麗。
有活動時來探訪有不同的面貌
為台北市具歷史意義地標 不過因為西區門戶計畫施工中 暫時無法靠近
台北城僅存的古城門之一 自從忠孝橋引道拆掉 打上LED燈泡後 整個建築好像活了過來一樣~
一座古門,有歷史價值,但沒活動時拍個照都可能因為地處交通幹到上而不便,之前藝術夜遊時來過,有燈光效果就挺美的。
燈光下顯得很繽紛多彩
感謝柯市長讓北門重見天日,不敢想像以前被掩埋的日子。親臨現場覺得感動。
重見天日的北門,希望大家都保護歷史遺跡與尊重歷史的演變過程。
2017/02/10 元宵燈節來的,捷運站內有一些古物展覽,北門有光雕秀,整條街延伸到西門町進行花燈遊行,滿熱鬧的。
2017年台北元宵燈會就從這一直延伸到西門町紅樓
國定一級古蹟,北門建於清末光緒十年(1884年),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計劃先後拆除城牆及甕城,現為台北府城門中僅存仍保有原貌的歷史建築。
景點不錯,2017年6月還在施工中!
一個重見天日的古蹟,也代表了台北城走過的歲月及歷史。
週圍的橋拆除後,清爽多了!
古蹟有歷史感
燈會把它染上不同色彩,夜晚的它別有一番風味
台北燈節看到了北門的改變, 太棒了.
周遭的工程似乎還沒完成
來這裡一窺歷史軌跡,自2016年出拆除高架引道後,讓大家可以重見北門風華。很適合來走走看看。
橋拆除以後真的很漂亮
在多岔路口中央的古蹟,很有特色。
視野寬廣,光雕秀投射出變幻萬千的承恩門。
看看就台北的輪廓, 夜晚的北門比白晝有故事
臺北燈節以全新風貌登場 跟以往呈極大反差
會來這裡是因為台北元宵燈會,
首次採用立體光雕投射到北門上,
但是交通沒有管制, …
經過重新整修的北門,讓中華路再現風華。
5/2附近在施工,要前往請小心
把橋拆掉後,這個北門的景觀確實變好了,但旁邊建築的顏色實在不搭
忠孝橋引到拆除之後真的很不一樣,北門變得很美
到台北車站之後,一路晃到西門的感覺很不錯
希望未來越來越好
引道拆除北門重現,與周圍日式建築相看,頗有時空錯置之感,但是附近的房子超醜外牆黑又亂,完全沒有秩序更遑論美感,非常可惜。
臨近台北車站旁,台北城舊城門古蹟之一。
台北歷史地標,之前被醜醜的高架橋包圍,現在清空好看很多
經過忠孝橋拆除後完全顯現的歷史古蹟地標,值得實地靠近訪查;週邊有相機街及影音街可以採購相關設備。
對比台灣,為什麼人們常覺得其他國家市容美好,我想那些讓人稱羨的風景之所以能夠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人與人、人與場景的彼此尊重。
換言之,小至一棟公寓大樓,大至整個社區,甚至一個縣市,人民都有自己是風景一部分的體認。我的家門、陽台鐵窗、頂樓防雨的屋頂,漆上什麼顏色才能和四周鄰居相諧?這除了是默契,更需要謙卑,一戶美、兩戶美,比不上整排街道都美美。不是嗎?
對同身為人的鄰居有了尊重後,自然而然衍伸至對人為古蹟、對自然地景的包容。
面對一棵比你年歲還大的樹頭,在起厝鋪路的時陣,你第一個想到的是挫掉它、搬走它,還是保留它?
凝視像是承恩門這樣的文化建物,你會想要讓後起的大樓在設計之初,就配合其古樸用色調性做搭配,或者寧可讓老城門湮沒在灰撲撲的水泥叢林裡?
我認為一國之民開始學習思考自己生活起居,要用什麼姿態去和周遭環境相結合,是很優雅的一件事。
若與周圍歷史建物一起整頓、規劃動線,更能帶動觀光。
城門邊還有一些三角錐及施工後雜物,有礙觀瞻。
北門是唯一一座清朝時期興建,並保存晚整的古城門,值得造訪。
台北代表性古蹟!當初高架橋特別為他繞道已成話題,如今高架橋拆除後還她全貌,更是值得一看!
「(東門、南門、小南門)這三座城門之上原本皆為南方閩式建築的紅瓦城樓,然而卻在民國55年(西元1966年)被當時的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改建成風貌完全不同的仿中國北方樣式綠琉璃瓦頂亭閣式建築。」(抄自維基百科)
難怪我一直有台北城門只剩下北門的錯覺,果然還是原汁原味最對味。沒被「華麗加工」的城門,加上殘存的北門高架橋(aka 忠孝橋引道)終於拆除,恢復原本應有的視野,北門應該也算因禍得福吧。
是個讓人反思歷史意義的地方,包括曾經被忠孝橋牽引道圍繞的那段暗無天日歷史。然而承恩門周遭的相關景點尚在規畫修復中,故仍未能稱為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