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2024年臺北府城 北門(承恩門)評論和相片,臺北府城 北門(承恩門)一日遊懶人包旅遊攻略、導覽
景點類型:歷史地標、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630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五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六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日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一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三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 24 小時營業 |
服務指南:
無障礙程度
無障礙入口
不支持無障礙停車場
設施
適合兒童
懶人點評:
"古蹟景點,臨近台北郵局,還有鐵道博物館,北車,新光商圈,西門町,台北一日遊。"
"小朋友喜歡立體的台北古城地圖,很棒的戶外教育"
"台北的歷史地標,平時觀光客不少 規劃後視野變得乾淨,有質感
適合拍夜景(車軌)、但周圍車流較多,帶小朋友跟寵物要注意保持在視線內,避免危險。
又名承恩門,台北市民不想見到它也難,該建築座落於忠孝西路交通要塞中是清光緒10年建立亦是五個門中唯一僅存的一座。
依愚草民之看法強烈建議台北市政府拆除掉或是遷移至它處前提是要有歷史研考及記念價值否則不具地標意義的建物佔在馬路中間尚需編列預算去維護,實在是沒有建設性及必要性。惠請予以指正
柯p把原舊忠孝橋高架段拆掉後這座年齡高達134歲的承恩門整個美觀度就不會被打折扣了
希望這座可以留給下一輩的人繼續欣賞這座百年古蹟或許兩百年後
忠孝引橋拆掉,北門變得明亮,拍照最好往北往東,就不會拍到後面2幢大樓。
如果沒有柯文哲市長的整治
我想到現在也一定還會是一樣的昏天暗地的街景
到了台北,一定要與這座城門合影
即便他不是五百年 一千年的歷史
但是他代表著台北市台北人的過去
確實有吸引到遊客。
假日休憩的好地方,見證過往至今台北城的風華
整潔又漂亮的公園,新的步道可以帶領你實際走過北門,晚上來的話燈光美氣氛佳,在比鄰大馬路的古蹟與公園休憩格外有情調~
北門、西門町、中山堂都在附近,可順到一起走走看看。台北府城北門「承恩門」,從 19 世紀末1884年台北建城開始說起,台北城在官員長期主導與地方仕紳的贊助下,台北府城於清光緒10年(1884)年正式落成於艋舺(今萬華區)與大稻埕兩地中間的地帶,北門即為五座城門之一,可以說是台北府城的正門,那時的台北城範圍還小,範圍剛好對應現在的三個捷運站「北門站」、「西門站」、「小南門站」、東門則是在現今的「景福門」,這三個捷運站與東門組成一個長方形,圍起來的範圍即為台北府城,當時的城牆多已在日治時代拆除,僅留下數個城門至今。現今的捷運東門站的東門之名是來自於日治時代的「東門町」,而非真正東門城門的所在地。但台北建城10年後於1895年台灣就割讓給日本了,直到臺灣光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對其從大日本帝國接手統治臺灣與澎湖群島。
2017年柯市府重現台北府城風華!北門的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現存台北的城門中僅剩北門仍保持著原有清代時期的樣式,其餘的東門、南門、小南門都在 1966 年被重新改建成華北樣式建築,而西門則在更早的日治時代就被拆除消失,逃過一劫的北門愈發珍貴。然而重1978年忠孝高架橋引道開始啟用至2016年初,近 30 年間北門一直被俗稱的忠孝橋引道給夾擊,直到 2017 年才重見天日,並與周圍的景點結合成為「北門廣場」。
傍晚可以悠閒賞景懷舊的好地方
車水馬龍環繞,古城門矗立其間,建築古典現代雜陳,彷若歷史歷歷在目,先人步履艱辛,後人才得如此小康局面,發思古之悠情,一嘆….
體驗都會變遷的地方,了解過去>>現在,並思索未來的走向。
已經不是小時候那個被掐住的北門了,可以路過拍個照的景點,拍夜景應該也不錯。
重新整建過的北門與鄰近的鐵道部跟台北郵局,成功的美化了這三件歷史建築,成為台北的新景點
歷史建物,保存得宜,在四周現代建築物烘托之下,更顯珍貴。
沒有引道橫隔的北門 整個格局都出來了
伴著晚風 看著三個世代的建築 也不錯
在台北市光害嚴重,在北門運氣好還能看間將近三十顆星星。
北門經過市政府重新整建後,煥然-新,成為台北的新地標之-,原來的高架橋沒有了,視野變得開濶清新,整建的同時,還原封不動的保留了清代台北北城門的古蹟,不簡單,尤其是只在七天的年假內完成。
適合拍照的一個景點
就只有拍照而已
其他的就沒什麼了
很棒的古跡保留了台灣先人的歷史與血汗,從北門一路懷舊巡禮走到鐵道博物館再到廸化老街看老建築新與舊之間很有感情!♥
柯p讓他重現光明!
晚上去很美
還可以順便去吃豬腳飯
其實以古蹟來看這是非常小的點 但是以遊憩場所來看這邊還算寬廣,適合談心拍照,可惜空氣不算好。
今天台北天氣不錯,因為剛好到了西門町,順便到了北門廣場晃晃,好久沒這樣在台北街頭閒晃了,北門旁有不少的古蹟建築物,隨拍散步都有好心情,北門附近晃晃很有文青風~看看古蹟挺不錯的~
這個古蹟城牆,直立在熱鬧地段,遊客到此都會停留,古式建築美學,夜晚燈光照耀,更顯得雄偉壯麗。
歷史古蹟,附近環境經過整建後讓北門重現天日,成為休憩的好地方,白天和晚上造訪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附近也有許多文化遺跡和咖啡廳,很適合在附近待上一整天!
古臺北城的北門,承恩門,重見天日後規劃成美麗的廣場公園,保留些許古代遺跡,見證清領~日治時期的臺北及臺灣的故事。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逕稱為北門,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其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1],是臺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作[2],也是臺北市區僅存不多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現與臺北府城其他城門共同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3]。
北門是臺北建城的標誌性建築,但曾長期欠缺應有的的史蹟與地景維護,而1978年啟用的北門高架橋(忠孝橋引道)緊貼北門旁通過,更使北門在視覺上遭到嚴重遮蔽。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在2015年啟動的都市復興計畫「西區門戶計畫」當中,將北門的景觀重整列為重點項目之一,首先在2016年初拆除北門旁的北門高架橋,同時於城門周圍打造廣場式的開放空間,期許將北門塑造為如同巴黎凱旋門般的「國門」意象,成為臺北的歷史地標[4]。
名稱來由
承恩門雄鎮台北府城之北,由於面向北方,取意「承接天恩」之意而得名。清代自朝廷派駐臺灣的地方官員皆由承恩門入台北城,與一般平民由南門(麗正門)入城之俗有所不同。
建築形式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封閉的碉堡式城門,與小南門不同。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屋頂為傳統臺灣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個特徵都與東門類似。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多了這塊古蹟遊憩區真好!大太陽時還可躲到城門中乘涼。
非常漂亮的城門,很適合拍照,場地寬闊,可以坐在便利商店門口小憩。
路過拍拍
對了補充附近應該會有解說服務人員
拆掉舊橋後該北門又從現原史風貎,在熱鬧的都市裡保留過去的歷史,呈獻出一絲文藝氣息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稱為北門,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 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 .臺北古城有一共有5個城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 .近年建設規劃中原要被拆除的北門,隨著保存文化遺產的觀念興起,於是原樣留下了北門古蹟,北門成為5門當中,唯一以清代風貌保留的古城門,是臺北最珍貴的國定古蹟之一,也由於早期具有的防禦功能,成為國防的歷史見證。 廣場周圍也連接了許多景點與古蹟,包含了西區門戶計畫之一的臺北行旅廣場、西區門戶六大城市博物館群 .
台北最美麗的城門,重見光明值得探訪
北門,好美!感謝有人讓他重出天日
現代都市中帶著思古幽情,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拍出來的城門有不同的美感。
⛩ 臺北府城北門真的很美 ✨
當時虎迪與瑞瑞從西門町步行前往台北火車站,路途中巧遇在毛毛細雨中的北門,忍不住自合照了一張。當時聊天聊到說:
之前的北門裸拍事件。我個人覺得裸拍沒什麼不好,當時拍攝照片的那個Model也沒妨礙到其他人🤳,還有之前批評柯文哲拆橋的那些人也有可能一遍罵柯P,然後一遍自拍打卡?覺得很有趣。
感謝市長用心改造~北門成為台北的凱旋門,舊城區門戶中的歷史地標,見證台北西區發展的歷程與興衰!值得午後都市散步,戶外閱讀歷史的好地方!
路橋拆除後的北門越看越美,週邊環境美化後更有氣質。
(2018/3/2)元宵節到訪這裡有燈光秀每隔15分丶45分一次,熱鬧又漂亮,北門是清朝時期(1884年)的建物,後面的日治時期鐵路總局已有99年歷史(1919年),兩個時期的建築都很美麗,老少咸宜,非常適合來這裡旅遊。
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始建於1884年,在現代是老台北城區「西區」的樞紐地標,在古代而言,更是「城內」通往「大稻埕」的主要門戶,門外原建有甕城,現已不存。
北門是臺北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但曾長期欠缺應有的維護,而1978年啟用的北門高架橋緊貼北門旁通過,更使北門在視覺上遭到破壞。有鑑於此,北市府在2015年啟動的西區門戶計畫,首先在2016年初拆除北門高架橋,再於城門周圍建造廣場式開放空間,塑造六千多平方公尺的綠地,始其成為市民休閒的新選擇,也使其成為臺北的歷史的新地標。
高架橋拆除及延平南博愛路間的鴨舌步道,讓台北城北門容易親近
台北府城北門現在有了新風貌,不再被陸橋半遮面,開闊的腹地讓磚紅的北門更顯獨特,走進城門,門上一道道斑駁的舊痕,彷彿細述著當年往來的人車,對應現在的車流,時空交錯的感覺,這是古蹟巡禮的趣味之一。
柯市長拆除引道後排除圓環的老舊思維,該用更細緻的都市計畫角度帶出清代,日劇時代,70年代,現代的空間共存景觀,並讓車輛的導引更為流暢,轉化死氣沉沉的治安死角為當代景觀的表率。
一級古蹟,台北北門重現歷史價值,廣場開闊,市府德政。2018台北燈節在此。
維基百科:臺北府城北門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逕稱為北門,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其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是臺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作,也是臺北市區僅存不多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臺北市政府在2015年啟動的都市復興計畫「西區門戶計畫」當中,將北門的景觀重整列為重點項目之一,首先在2016年初拆除北門高架橋,同時於城門周圍打造廣場式的開放空間,塑造北門有如巴黎凱旋門般的「國門」意象,使其成為臺北的歷史地標。
城門古蹟依舊,周遭卻煥然一新,視野開擴,精心的設計,讓原本台北車站商圈,延伸與西門町接攘,改變翻轉了沈寂沒落的城內、大稻埕。
很棒的文化再造,一路從228公園散步走過來,非常棒
重新規劃後… 很棒…
經市府重新設計,北門廣場得以看見完整保存的典雅的閩式城樓,夜晚在這裡,時空停滯,一閉眼彷若再現當年風華,是現代都市與古蹟共存的絕佳典範。
2018台北燈節主要展區之-,有各種動物造形的光燈及精彩的光雕秀,熱鬧非凡很有年節氣氛
今天第1次前往,並到附近的鄭記豬腳飯用餐。
今天來此看花燈,附近有座位可休息。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