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旅遊景點】2024年原台南測候所評論和相片,原台南測候所一日遊懶人包旅遊攻略、導覽
景點類型:歷史博物館、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262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二 | 09:00–17:00 |
星期三 | 09:00–17:00 |
星期四 | 09:00–17:00 |
星期五 | 09:00–17:00 |
星期六 | 休息 |
星期日 | 休息 |
星期一 | 09:00–17:00 |
服務指南:
無障礙程度
設施
懶人點評:
"很特別的日式古蹟,裡面可以逛逛吧不用花錢,後面有一個很舒服的餐廳可以享用下午茶
"飯店、渝苑川菜、天公廟),再遠一點有孔廟、莉莉水果店....等。"
"很棒的…氣象站…適合小孩…是我見過最多記念印章的地方…很可愛"
美麗的氣象廳三月綻放的洋紅風鈴木自然的飄落像極了粉紅棉花糖🌸帶著星巴克在城市裏漫步是台南人的幸福日常,羨慕❤️台南的一切都好美。 …
古蹟 知性之旅
適合停留一小時
免門票,有許多操作體驗設施,值得一看,很適合帶國小國中的孩子來看看。
又廁所也有飲水機,服務人員親切熱情介紹
20201128熬民主政治職人學堂 府城的前世今生 in原台南測侯所
很有特色的古蹟,好喜歡
(2020.12.23) 小小的日治時期建築古蹟,內部展覽內容為以前的氣象資料,以及此建物復原的相關資訊。感覺要從氣象的角度來切入歷史,是有些困難,所以滯留時間就很短囉。
很特別建築物的歷史古蹟,維護非常好
氣象站的古蹟,修復的很好,可以用心去感受
歷史博物館
很特別的日式古蹟,裡面可以逛逛吧不用花錢,後面有一個很舒服的餐廳可以享用下午茶
路過中央氣象局氣象中心展示館為建築物吸引,入內參觀,樓層展示不同主題,一樓遇到學校校外參觀,正在解說氣象預報播報員如何報導。展示館市民入內參觀稀少。
特殊的建築物
了解大自然的好地方,除了展示相關儀器,還有介紹氣象專業人員分析的流程
還有特別介紹地震,獲益良多!好像又上了一次地理課
這個建築值得一看,建材、窗戶都是當時的頂級技術,是有底韻的早期建築。
小時候從這個地方走過去總覺得他有一份幽靜的美麗, 終於經過 市府的修繕、開放出來給台南市民分享這個好地方,謝謝所有出錢出力的人們!
國定古蹟,假日沒開放
全台獨一無二的十八角樓,1898年至今屹立不搖。
值得一訪,保存很多歷史文物
全臺僅存日治時期保存良好的氣象測候所
歷史建築
很漂亮有別於一般常見的日式建築,蠻特別的造型很漂亮,可惜假日沒有開放參觀。
外觀及內在10分鍾內就看完了
日據時代的建築物,古色古香,休閒好去處
「十八邊形」的建築物很特別。不過當天休館無法入內參觀。
1898年建置完成的「台南測候所」,是日治初期第1批設立的測候所之一,也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建築。其建築中央有高約12公尺的圓柱形風力塔,塔身四周環繞著較低矮的一層樓18邊形辦公空間,座落於昔日臺南府城的最高點,舊名為「鷲嶺台地」,因建築中間有白色高塔,老臺南人稱呼為胡椒管。
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底下的圓形建物,直徑約略15公尺,其構成的建物面積為180平方公尺,合約50餘坪。其圓形建物平面上方則置有直徑寬約3,高約6.5公尺煙囪塔樓狀的中央圓塔風力計。圓形建物以該風力計為中軸,其餘部分上鋪屋瓦,搭建的外部鋼條呈十八條放射狀排列。除東西向走道外區分為六室,該官署建物連同上方中央圓塔風力計共高11.6公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測候所內部有簡單的展示跟說明,很可惜沒有開放樓上參觀。
認識氣息和氣候變遷。
日式建築物保存良好
歷史建築物,算是古蹟,都有導覽員專業介紹
1896年7月12日臺灣總督府制定5個測候所 (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之地點與名稱,「台南測候所」與其他4所同時成立,並於1897年開工,而於1898年4月下旬全部竣工。新築之台南測候所廳舍總坪數約50坪, 其平面以中央風力計圓塔為中軸,其餘部分上鋪屋瓦,瓦壠呈 18 條放射狀排列。除東西向走道外,區分為6室,俗稱「胡椒管」的中央圓塔風力計台高40尺。
測候所建築基本是以機能為主要考慮的建築物,因而在式樣造型上及空間上主要是為了配合氣象估觀測,在此圓形測候所中,整體建築結構是以三層同心圓,環環相套而成,由內到外依序為風塔、環形通道及環形事務空間。俗稱「胡椒管」的中央風力塔為收分狀煙囪造型之磚造承重牆,上下端部以層層出挑的簷口作為收頭。除中央圓塔外,其餘部分上鋪屋瓦,瓦呈十八條放射狀排列。
美麗小巧的古蹟,適合帶小朋友來認識天氣,非常推薦
古蹟保持完善
有特色的古蹟,附近有許多點可逛~
好玩……適合親子體驗……愛地球
1898 日治時代初期建造
台灣現代氣象觀測區
2003 年國家歷史地標
紅花風格鈴木
花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於 1898 年日本初期製造,
是台灣現代氣象觀測普及之地。
2003年,晉升為國家級古蹟。
桃樹旁邊
觀賞它們的最佳時間是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
增長知識
這座建築是台灣統治時期建造的氣象站。
現在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古蹟。
它一直服役到1998年。
它仍然保存得非常完好。
古蹟維護完整,志工專業解說,收穫滿滿。
可惜沒有開放喔><
獲取知識的好地方,可以來走走
在現代建築中的美妙氣相站
代氣象科技展示場與原台南測候所結合成為氣象展示場,不僅還原了古蹟之美更蘊含了世代交替的文化傳承,參觀者可見證一百多年來氣象進步的軌跡,亦可瞭解自然科學的奧妙,為臺南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一。
原台南測候所在台南人心中一樣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測候所位置在當時台南市中心最高處,海拔14m的鷲嶺,因為造型的關係,被許多老台南人戲稱為胡椒罐,也因為特殊的18等分放射狀屋頂,也被稱為18角樓。原台南測候所座落在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前方,在兩棟現代化大樓之中非常顯眼,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建築物是以三個同心圓環環相扣而成,最內層的圓就是白色的圓塔,裡面擺滿了各種氣象觀測設備,中間的圓是走道,最外層的圓就是辦公室,特殊的外觀總讓遊客忍不住多看兩眼。
氣象展示場每到3~4月間紅花風鈴木盛開時,總是吸引許多人潮聚集,粉紅色的花與氣象博物館跟對面太平境教會互相輝映,常常引人駐足觀賞;到了夜晚粉紅色的風鈴木有如夜櫻般艷麗,是您不可錯過的一幕。
原臺南測候所,俗稱胡椒管,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氣象觀測用建築,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1年(1898年),以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是臺灣日治初期興建的少數大型建築之一,也是臺灣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
原臺南測候所於1998年宣告為臺南市定古蹟,2003年升格為國定古蹟。
1895年臺灣日治時期開始,臺灣總督府展開對「新領土」的基礎建設,其中氣象觀測對掌握臺灣經濟與民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點。隔年的明治29年(1896年),臺灣總督府官署所屬官員土居通豫在日本中央氣象局幫助下,於臺灣籌畫氣候觀測機構,並於同年3月成立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測候所的相關官署單位。
經過規劃探勘後,該隸屬於臺灣總督府民政局的氣象單位再於同年7月12日制定5個測候所的地點與名稱,分別是「台北測候所」、「台中測候所」、「台南測候所」、「恆春測候所」與位於離島的「澎湖測候所」,因資材取得因素,優先於臺北、臺南、澎湖等3處建立。其中臺南測候所則預定設置在臺南市中心最高點-鷲嶺,當年太平境街,今為公園路。
日治時期明治31年(1898年)落成的臺南測候所廳舍為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底下的圓形建物,直徑約略15公尺,其構成的建物面積為180平方公尺,合約50餘坪。其圓形建物平面上方則置有直徑寬約3,高約6.5公尺煙囪塔樓狀的中央圓塔風力計。圓形建物以該風力計為中軸,其餘部分上鋪屋瓦,搭建的外部鋼條呈十八條放射狀排列。除東西向走道外區分為六室,該官署建物連同上方中央圓塔風力計共高11.6公尺。
在建物結構方面,此測候所除採磚造材質外,初建時斜屋頂採用黑瓦,屋面鋼條組成的十八根大樑由中央圓塔內環牆之磚疊上緣架設,最後經中環牆頂部在塔於外環牆上而成。而該建物不但於19世紀末期的臺南市為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當時臺灣少見的高聳建築。
經過數度整修後,今測候所結構雖無大幅度改變,但是原來的灰泥塗裝外觀改由紅磚磚面,瓦片則改為鬼瓦。除此,附壁柱下緣變成石造基座,柱腳及外環牆亦以石材連接,呈現圓形的「十八邊形」,另外,基座下方外飾洗石子。
可惜
疫情關係關閉中門口貼 7/24後開放
氣象介紹規劃的不錯,不會太艱深
有很多互動的部分,很適合國小學童參觀
古蹟修復的很漂亮,保有古蹟原來的風貌
古蹟候測站不大,可以拍拍照,還可以去旁邊氣象博物館看看,有些互動式介紹,仔細看可以花一小時,只不過沒有科博館這麼有趣
互動好~適合國小孩童
位於南區氣象中心旁的古蹟~
1.雨天加上星期一多數單位休息時的極佳親子去處
2.互動式展覽,寓教於樂
3.搭台南公車可抵達鄰近處。
每月第三周周六開放,但不能上樓參觀(整修中),很特別的建築的值得一看
歷史意義 價值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