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旅遊景點】2024年鳳山縣新城 東便門(同儀門)評論和相片,鳳山縣新城 東便門(同儀門)一日遊懶人包旅遊攻略、導覽
景點類型:歷史建築、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277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三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五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六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日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一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 24 小時營業 |
懶人點評:
"難得古蹟景點就在生活中,大東藝術中心旁邊"
"3.紅毛港文化園區:小港捷運站-紅毛港來回。"
"生活日常裡的歷史痕跡,維護良好的水協仔,讓孩子能與過去的用品互動,更增趣味"
体驗古蹟,了解先人的智慧。
不錯 鳳山新城的古城門
臨近打鐵街和傢具街等歷史街區
修建過的古蹟,上面的磚造是後來加的,但門本身還是原本的古物
鳳山的小東門
位於鳯山區鳯山溪前清舊碼頭邊,很有味道的清朝城門。
小孩説又發現一個祕境,這裡屬於鳳山同儀門。
沒什麼可看。
古蹟
特別,很多騎士來來往往
這雖然是古蹟一大堆年輕人騎機車往東便門通道多騎很快 雖然他沒管制禁止機車進入但是年輕人要騎往東便門請放慢速度行使才不會意外車禍發生,
隱藏在社區內的古蹟,佔地不大,跟想像中巨大的城門有點差距,可能是因為早期房舍也不會像現在蓋的這麼高吧!
周圍有燈座,我猜晚上可能會點燈。很奇妙的是當地居民會騎機車從城門雙向穿越,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樣不會影響古蹟保存嗎?
不遠處的還有東福橋舊橋保留下的橋墩,可以一併看看。
散步好去處
非常值得來看看。鳳山滿多古蹟的,值得留一天,慢慢看
古蹟,機車很多
清朝時鳳山縣新城建了六座城門、六座砲台、土牆及莿竹二重城牆、護城河。 歷經歲月摧殘,現在僅存一座城門與三座砲台,城門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僅存的這座古城門就是東便門,城門是個長方形,寬有10.8公尺、深7公尺,外牆為咾咕石建造,上方東便門的匾額則為大理石材質,東便門後的東福橋也相當特別,是以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舊橋墩已移至前方不遠的地方展示,只留下舊橋基供旅客欣賞憑弔。
東便門外牆左側有一座土地公廟為東福祠,東福祠是專職守護東福橋的橋頭土地公,旁邊還有一個舊式的打水井。
讚
東福橋遺蹟,橫跨曹公圳,人,機車可從橋上,同儀門下過橋,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還有以前的水泵可用水,思古悠情。附近有龍山寺,訓風砲臺,大東公園,可順道一遊,走路就到
新舊交易,時空錯換
古城古道古橋
整理後的古跡,留下前人群聚的記錄,東門前白牡丹酒家,早在幾十年前就歇業。
以前只要太大的雨勢,附近就淹水及膝,經疏浚打通和清淤泥後,整條溪流已很順暢,曾經淹過水的市民,看到鳳山溪水直直漲,還是有點怕怕。
之前上游皮革廠廢水,汚染河道成黑色,褐色…. 的彩色溪流。大家注重環境保護後,已大大的改善,原來幾乎沒有魚蝦的溪流恢復生機,這是多麼另人雀躍的好消息。
東便門整治後;紅磚,斷裂的石板,雖然修復後仍有點殘缺,確顯現逝去歲月的痕跡,和不同年代,不ㄧ樣的建材,懷舊又可瞭解前人智慧的累積,有空歡迎來走走,不用買票,不限人數,因他是連絡兩岸的便橋……。
歷史古蹟,景色怡人
很喜歡這兒,是第2次過來,有“江南風格”雖然沒江南式建築,但如此小橋流水人家也似呀!
規劃得很不錯,希望來者都能自愛,別亂丟垃圾才好,私德公德一都很重要。
要上傳照片時發現,上次來時「水協仔」是生銹復古式的,而這次換了復古潮式的,嗯!不錯,表示東西都有人在維護與整理,所以囉!我們應愛惜,不然就要付清潔費了。在國外這種收費都很正常的,在大陸也遇過連廟宇有些也收門票費或清潔費,然後要上香不是可隨緣上的,還“半自付”上香費(有人遞香給你再示意要放香油錢)。剛才從龍山寺來可沒如此待遇呀!
清代乾隆時期古蹟,因潭美颱風來襲被破壞,後整修的很好,現行東福橋跟城門都在通車中,人跟古蹟就像生活中的一部分那麼自然,只有我外地人才想拍照留念吧!
古蹟
同儀門的對面就是東便門。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態勢。小巧玲瓏。機車來往有點危險。
城門旁樹下有座位,下午坐在樹下休息非常舒服,感受城市中的寧靜
還不錯
很棒的古績
可以再一步整治親水區域,提供民眾休閒去處
小小古蹟,但地理位置特別,形成很特別的景觀,滿值得一去
這裡比另外3處砲台還好一點。
小景點
這是一個有傳承下去的景點
可以帶小孩子去看看
摩托車的交通流量很大,拍照之餘要小心。
生活日常裡的歷史痕跡,維護良好的水協仔,讓孩子能與過去的用品互動,更增趣味
20210119=了解清治時期的一座城門.
古蹟留給後代子孫瞻仰!
走看歷史 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看著機車 行人自在穿過古城門 沒有違和感 歷史也可以很自在
古城門現在還是通行要道
是一個很棒的小橋,可是機車真的太多了,速度又快,完全不讓行人。
很有味道的一座小古蹟
尤其是晚上去的時候燈光打上去特別有感覺!
東便門(內門額落款為同儀門),座落於鳳山溪畔,與東福橋、東福祠串連,創建於清朝年間。如今在高樓環繞的鳳山市區中,自成一格文化場域,瀰漫著思古幽情,成了當地知名的地標,過路人常以此為指南找到對的路。歷經時代更替與無數次的整修,從外牆的咾咕石,門牆所採用的紅磚、花崗石、及建築的材料與設計造型等歷史跡象,仍可搜尋到濃得化不開的歷史古意。最特殊的是東便門外牆左側的東福祠,主祀簡稱「橋公」的「橋頭土地公」,竟然有「橋嬤」相伴。相傳當初是當地先民有感於「橋公」長年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過於孤單,因而感性促成如此一樁溫馨美事。
很好拍照的地點♥
歷史景點。
好棒的古蹟
讓人回到過去
緬懷先人的努力
可以來踩踩點
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不過太多摩托車穿越了
古蹟,因為當地人都會騎機車快速通過,徒步欣賞都要小心!
清代的東便門,拍照時要小心,有很多摩托車會經過這。
歷史的城門值得大家來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