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旅遊景點】2025年丸山遺址評論和相片,丸山遺址一日遊懶人包旅遊攻略、導覽
景點類型:文化遺產保留、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9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六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日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一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三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五 | 24 小時營業 |
懶人點評:
"有待整理的歷史文化園區
"去過現場看過挖掘出來的石棺"
"找很久,還好遇到當地人,說沒開。大門深鎖,目前仍在籌備階段。"
景點評分:3.7
景點類型:文化遺產保留、親子景點
景點評論:9 則(點擊直達)
景點資訊
營業時間:
星期六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日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一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三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五 | 24 小時營業 |
懶人點評:
"有待整理的歷史文化園區
"去過現場看過挖掘出來的石棺"
"找很久,還好遇到當地人,說沒開。大門深鎖,目前仍在籌備階段。"
能夠在宜蘭縣縣有國定的古蹟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雖然對丸山遺址人沒有讓一般的民眾可以開放, 但仍然不減損它的價值, 期待有朝一日能更有拓展。
員山(丸山):是宜蘭縣縣冬山鄉丸山村與八寶村間的小丘。於民國92年12月26日指定為縣定古蹟,正式命名為「丸山遺址」。 遺址所在的小丘,地形上是一處孤立的小丘,長軸大致東西向,長約600公尺,南北最寬處在中段寬約300公尺,海拔高度最高在中央山頂約60公尺,並向四周緩降。 「丸山遺址」為宜蘭縣縣縣定遺址,亦為內政部所指定的三級古蹟,位於蘭陽平原西南側,羅東火車站西南約4.5公里,冬山市區西北約3公里,行政區域屬於冬山鄉丸山村與八寶村。根據碳十四年代測定,三千七百多年前,人群聚居於丸山小丘上近一千多年,為新石器時代,小丘屬冬山河上游舊寮溪及支流新寮溪環繞,多湧泉提供充足的水資源給居民。「丸山遺址」出土大量遺物為石、陶類器物,包含各類工具石器、石廢料、陶罐口緣、圈足、陶把、陶紡輪與陶偶等等,為丸山人日常生活的證據。「丸山遺址」出土的人類生活現像也包含著墓葬、柱洞、火塘、列石結構、岩洞、石器製作區以及不明堆石現象。 ====================== 丸山遺址 文:江芝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丸山遺址為宜蘭縣縣縣定遺址,亦為內政部所指定的三級古蹟,位於蘭陽平原西南側,羅東火車站西南約4.5公里,冬山市區西北約3公里處,當地稱為圓山仔的小山上;行政區域上屬於冬山鄉丸山村與八寶村。根據考古調查的結果,推測史前人類活動的範圍主要是在丸山小山頂及山麓緩坡,恰好在平原與丘陵、山地交接處前緣。 從1963年被盛清沂先生記錄下來後,考古學者陸續來到丸山遺址進行地表採集,而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幾次的試掘,我們才對遺址地層有較明確的認識。1998年年初,為因應當時「八寶納骨塔」的興建工程計畫,在宜蘭縣縣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當地地主的協助下,展開長達半年三階段的搶救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的遺物及現象,提供我們認識這群新石器時代丸山人的生活面貌。 根據碳十四年代的測定,在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人群開始聚居在丸山小丘上,這些人群陸陸續續在此小丘上居住了近一千年的時間,在此時,小丘本身被冬山河上游的舊寮溪及支流新寮溪所環繞,多湧泉,提供不虞匱乏的水資源給居住在小丘上的丸山人們,而根據地層鑽探及孢粉分析則顯示,當人群開始聚居在此地時,當時的海岸線較為接近,而小丘附近可能主要為溼地,氣候也比近兩千年溫暖。
有待整理的歷史文化園區

Zi Kang Yang (tmora)能夠在宜蘭縣有國定的古蹟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雖然對丸山遺址人沒有讓一般的民眾可以開放, 但仍然不減損它的價值, 期待有朝一日能更有拓展。

林政鋒考古

sepia員山(丸山):是宜蘭縣冬山鄉丸山村與八寶村間的小丘。於民國92年12月26日指定為縣定古蹟,正式命名為「丸山遺址」。
遺址所在的小丘,地形上是一處孤立的小丘,長軸大致東西向,長約600公尺,南北最寬處在中段寬約300公尺,海拔高度最高在中央山頂約60公尺,並向四周緩降。
「丸山遺址」為宜蘭縣縣定遺址,亦為內政部所指定的三級古蹟,位於蘭陽平原西南側,羅東火車站西南約4.5公里,冬山市區西北約3公里,行政區域屬於冬山鄉丸山村與八寶村。根據碳十四年代測定,三千七百多年前,人群聚居於丸山小丘上近一千多年,為新石器時代,小丘屬冬山河上游舊寮溪及支流新寮溪環繞,多湧泉提供充足的水資源給居民。「丸山遺址」出土大量遺物為石、陶類器物,包含各類工具石器、石廢料、陶罐口緣、圈足、陶把、陶紡輪與陶偶等等,為丸山人日常生活的證據。「丸山遺址」出土的人類生活現像也包含著墓葬、柱洞、火塘、列石結構、岩洞、石器製作區以及不明堆石現象。
======================
丸山遺址
文:江芝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丸山遺址為宜蘭縣縣定遺址,亦為內政部所指定的三級古蹟,位於蘭陽平原西南側,羅東火車站西南約4.5公里,冬山市區西北約3公里處,當地稱為圓山仔的小山上;行政區域上屬於冬山鄉丸山村與八寶村。根據考古調查的結果,推測史前人類活動的範圍主要是在丸山小山頂及山麓緩坡,恰好在平原與丘陵、山地交接處前緣。
從1963年被盛清沂先生記錄下來後,考古學者陸續來到丸山遺址進行地表採集,而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幾次的試掘,我們才對遺址地層有較明確的認識。1998年年初,為因應當時「八寶納骨塔」的興建工程計畫,在宜蘭縣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當地地主的協助下,展開長達半年三階段的搶救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的遺物及現象,提供我們認識這群新石器時代丸山人的生活面貌。
根據碳十四年代的測定,在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人群開始聚居在丸山小丘上,這些人群陸陸續續在此小丘上居住了近一千年的時間,在此時,小丘本身被冬山河上游的舊寮溪及支流新寮溪所環繞,多湧泉,提供不虞匱乏的水資源給居住在小丘上的丸山人們,而根據地層鑽探及孢粉分析則顯示,當人群開始聚居在此地時,當時的海岸線較為接近,而小丘附近可能主要為溼地,氣候也比近兩千年溫暖。

賴小美找很久,還好遇到當地人,說沒開。大門深鎖,目前仍在籌備階段。

梅筱禾無法找到入口,谷歌導到自來水廠

林正芳有待整理的歷史文化園區

沈稚遊經過

江柏恩去過現場看過挖掘出來的石棺

林長利可以走一走